您《关于以海口市为试点打造我省绿色品牌的建议》0232(第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绿色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十分具有针对性,我市对此提案很看重,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目前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海南作为一个生态大省,在绿色发展方面拥有较大的自然优势。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首善之城,坚持绿色发展的综合条件较好。
一、关于加快推广绿色新能源利用问题新能源汽车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其中2010-2012年共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05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370辆。2013-2015年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共推广新能源汽车3206辆,其中客车902辆,乘用车2284辆,专用车20辆。同时我们还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10-2013年,建成充电站1个,换电站1个,充电桩45个。建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网点6个,主要为2010-2012年推广的370辆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服务保障。2013-2015年建成充电桩116个,近期将建设400个充电桩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为新投放的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光伏产业方面。2014年,我市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海南石化公司投资建设海南中石化30K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海南恒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英利白沙门31.5K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均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年发电量分别15000千瓦时和8000千瓦时,分别节约60吨标准煤和32吨标准煤。为下一步光伏发电在我市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仍是我市主要发展产业之一。
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在未来10年内建成一座以绿色新型工业为主导的科技新城,并按照“产城一体化”的规划原则建成我省“绿色崛起”的示范区,力争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新兴起的产业示范区、国际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样板区及生态城市、低碳生活先行区,最终的长远发展愿景是打造成与世界接轨的枢纽型高科技新城,吸引高品质人才和企业集聚,塑造人、环境、产业和城市共生的绿色城邦。一是通过海口绿科园的科技平台作用,引进各种国际现代环保理念和技术应用于美安,整个科技新城成为一个可自我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排放最小的环保生态型科技产业新城。美安科技新城的总体设计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二是从产业共生的角度促成美安科技新城内各产业系统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在这个网络中,集合了生命健康产业、低碳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个关键体系。其中:生命健康产业坚持“大健康”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充分的利用海南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健康美安”名牌。低碳制造产业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全力支持节能环保产品在岛内示范应用,转变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使其可就近为其他产业和城市民生需求形成配套,提高产业落地发展效率。高新技术产业是核心支柱,引领着美安科技新城绿色发展的主流方向。现代服务业则作为以上三个产业体系的服务支撑,对整个绿色产业生态网络起到“粘合”和“催化”的作用,保障工业公司的发展所需。美安科技新城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手段对以上四个关键产业体系的进行相对有效整合和“绿色改造”实现不同业态、,不同类别的产业共生共荣,整个科技新城内部可形成有效的资源流动,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新城经济发展对旁边的环境的“资源索取”和“污染排放”,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活力的生态产业网络。
(一)强化总量减排,助推城市绿色发展。我市加强污染减排的监测、统计、考核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各项减排工程建设,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环境监察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运营管理力度,确保“十二五”减排项目充分的发挥减排效益。生活源减排方面。“十二五”以来,我市全力推进长流污水厂近期配套管网工程、江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一期工程、海口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全市共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610公里,合流排水管道约123公里,基本形成了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架构,有效地提升了我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工业源减排方面。我市以煤矸石制砖业为工业减排重点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完成海口海琼发建材厂等15家砖厂脱硫设施的安装及在线监控联网工作;对甲子镇长昌片区的小瓦窑进行,共拆除小瓦窑18家63个窑。对富力盈溪谷小区周边西秀建新建材厂等3家砖厂的重要生产设施进行了;完成位于城区的力神咖啡厂和白水塘益丰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搬迁工作。农业源减排方面。坚持“源头控制、资源化利用、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十二五”期间,共累计完成48个减排目标责任书项目的雨污分流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交通污染源减排方面。大力推动完成我市黄标车淘汰工作。2014年以来,自我市共淘汰黄标车28926辆,2015年度任务完成率为128.56%;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3879辆,完成年度任务100.0%。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累计发放黄绿标74.97万个;率先开展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
(二)抓好项目建设,降低城市环境负荷。一是建筑垃圾处理项目。我市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量、结构及分布特点,最大限度地考虑运输便利及成本等因素,计划在海口东、西片区各建一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项目,处理规模分别为50万吨/年/座,采用PPP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投资估算约2.5亿元。目前确定了项目用地选址。其中,东片区拟选址于琼山区云龙镇界内,占地面积约130亩;西片区拟选址于南海大道北侧荣辉搅拌站内,占地面积约80亩,并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和环评报告表工作,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12月建成并交付使用。二是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我市按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开展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建设。项目服务范围覆盖四个区,主要收运处理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食堂及饭店、餐馆产生的餐厨垃圾,处理规模为200吨/天,采用PPP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投资估算约1.46亿元,项目选址于颜春岭垃圾填埋场内。目前项目已完成了所有前期工作,完成了竞争性磋商,确定了中标供应商,预计4月份开工建设,月建成并交付使用。
(三)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市在《海口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鼓励工业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20万元;对通过国家级、省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20万元。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15家通过了省级清洁生产审核,1家企业获得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引导更多工业公司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五”期间,海口在倡导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打造绿色建筑工作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2014年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有关问题的通知》(琼建函[2014]162号)文件要求,2014年8月真正开始在规划方案审查阶段对政于府投资的项目、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机场、宾馆、车站、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和2014年以后政府投资集中新建的面积超2万平米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要求设计,并在施工阶段和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项目实施闭合式监督管理,防止设计是绿色建筑,施工却与之相违背的情况。对其他项目鼓励建筑设计企业依据绿色建筑要求实施设计。除此之外,对获得二、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项目,按规定申请给予中央财政奖励和分别返还20%、40%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奖励。目前已有45个项目按照绿色建筑要求实施(共计225.9万平方米)。
海口光伏并网结算分为光伏并网电量结算和光伏发电电量国家补贴。光伏并网电量结算是电网公司每月按抄见上网电量及现行上网电价向客户支付购买的上网电量电费,每月均能及时向客户支付。光伏发电电量国家补贴是由电网公司代客户申请,国家补贴到账后再代国家向客户支付。目前,海口个人办理屋顶光伏发电申请国家补贴,可直接向电网公司申请,项目建成并网后由电网公司代客户申请,国家补贴到账后再代国家向客户支付0.42元补贴。
海口小区电力抄表收费到户分为旧小区抄表到户及新建小区抄表到户。市政府于2014年至2015年相继出台了新建小区抄表到户文件,规定由开发商在建房成本中一次性出资,由供电部门按统一建设及维护管理的模式进行抄表到户建设,目前已有13个新建小区抄表到户资金到位,供电部门正按约定工期开展工程建设,旧小区抄表到户工作也正快速推进中。